广东省人社厅推荐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平台、广东省首批职业技能线上培训平台!
济达教育网

河南省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习形式及学时折算办法

发布时间:2024-08-28 09:04:32 阅读量:709


一、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习形式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取得的各种有效证件,是计算继续教育学时的依据。参加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及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认可的继续教育学习,或采取下列继续教育形式之一的,凭相关有效证明,可计算继续教育学时:

(一)参加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继续教育基地、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种进修班、研修班、培训班;

(二)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服务、实习进修;

(三)参加相应的学历教育、攻读学位或出国进修;

(四)参加省辖市级以上的学术讲座、学术会议;

(五)在科研、技术推广或教学等活动中取得的技术成果;

(六)正式发表出版与本业务相关的专著、译著、论文、译文等作品;

(七)参加省(部)级以上正式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八)参加援藏、援疆、援外及到基层、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支农、支医、挂职、科技特派员和扶贫工作以及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本单位、行业组织的服务基层活动;

(九)参加由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继续教育形式。

二、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时折算办法

第七条继续教育学时计算办法可参照以下标准确定:

(一)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学时由基地审批部门按实际学习时间确定。

(二)参加培训、研修活动。

参加国家部委举办的培训、研修活动,学时由主办单位或选派单位的主管部门确定;参加省市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主办或委托举办的培训、研修活动,学时由主办单位确定。

(三)参加学历、学位教育。

凡考试合格者,每门课按15学时确定;课程进修,考核合格者,不满6个月的,每月按10学时认定,超过6个月的,可计算完成年度全部专业科目的学时。

(四)参加学术会议。

参加国家部委举办的学术活动,根据实际天数按每天6学时确定,宣读、报告论文者另加6学时;参加省级学术活动,根据实际天数按每天4学时确定,宣读、报告论文者另加4学时。

(五)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

国家级课题(项目):主课题(项目)组人员,按职责排序,前5名,每年分别确定为68学时、60学时、52学时、44学时、36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按职责排序,前3名,每年分别确定为52学时、44学时、36学时。

省级课题(项目):主课题(项目)组人员:按职责排序,前3名,每年分别确定为60学时、52学时、44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按职责排序,前3名,每年分别确定为44学时、36学时、28学时。

参加课题研究者的继续教育学时由单位人事部门确定。

(六)出版著作(译作)或发表论文。

出版著作(译作)或在公开出版刊物(增刊、副刊除外)上发表论文的,署名前3名的作者按职责排序计算学时:出版著作(译作)每万字计16学时、12学时、8学时;国外及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专业刊物每篇计算52学时、44学时、36学时;省级专业刊物(核心期刊)每篇计44学时、36学时、28学时;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每篇计36学时、28学时、20学时。

出版著作或发表论文者的继续教育学时由单位人事部门确定。

(七)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68学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60学时。

(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项的,署名前3名的获奖者每项计68学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的,署名前3名的获奖者每项计60学时。

(九)通过全国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分别计68学时、60学时、52学时;通过全国执业资格或职业水平考试的计68学时。

(十)专题调研报告被省委、省政府领导或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批示的,确定为20学时。

(十一)参加援藏、援疆、援外及到基层、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支农、支医、扶贫和挂职锻炼工作满一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可计算完成年度全部公需和专业科目的学时。

(十二)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本单位、行业组织的服务基层活动,继续教育时间按每天6学时确定。

(十三)其他类别的继续教育形式,由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省业务主管部门参照上述标准确认学时,并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

(十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按实际在岗时间折算应完成年度继续教育学时:

1.年度内在境外工作超过6个月的;

2.年度内因病假超过6个月的;

3.生育;

4.经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情况。

课程推荐

暂无推荐

联系方式
扫码了解更多
扫码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